农历一月、二月、三月
孟春、仲春、暮春是中国古代对春季不同阶段的划分,具体指农历月份如下:
-
孟春
- 指春季的第一个月,即 农历正月 (约公历2月3-5日立春至惊蛰期间)。 - 特点:万物复苏,气温回升,是农业生产的起始阶段。
-
仲春
- 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即 农历二月 (约公历3月5-7日惊蛰至春分期间)。 - 特点:春意渐浓,适合播种和农业活动。
-
暮春
- 指春季的末期,即 农历三月 (约公历4月4-6日清明至谷雨期间)。 - 特点:春花凋谢,气温升高,春耕夏种工作接近尾声。
补充说明
- 三春划分以立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季起点,每季三个月,形成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的体系。- 不同地区对暮春的界定略有差异,但普遍以农历三月为结束标志。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观察与农事活动的需求,至今仍被用于文学和节气记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