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匣记》中记载的"治病初一到三十送法"是一种传统择日疗法,通过特定日期对应身体部位进行调理。其核心方法为:初一至三十每日对应不同器官,用红纸书写"疏文"焚烧,配合方位祭祀送病。关键亮点在于日期与器官的对应关系(如初一对应头、初八对应心脏)、送病方位选择(如东方送肝病)及时辰禁忌**(避免冲煞时辰)。
-
日期器官对应表
- 初一治头疾,初二手足,初三腰腹,初四肩背,初五心胸,初六咽喉,初七脾胃
- 初八心脏,初九眼睛,初十肾脏,十一至三十依次对应肝胆、肠道等,三十日全身调理
-
送病操作步骤
- 红纸墨书患者姓名、病症及"送病大吉",折叠成三角"疏文"
- 按当日对应方位(如初八南方送心病)焚烧,同时撒五谷盐米
- 需配合念诵"送病咒":"天瘟地瘟,远离此身"
-
注意事项
- 避开"杨公忌日"(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及患者生肖冲日
- 孕妇、重病患者需改用"悬红布"替代焚烧
- 送病后三日忌食对应器官的动物内脏(如治眼疾禁食猪肝)
此法融合了干支历法与中医藏象理论,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八字灵活调整。现代应用时可保留文化仪式感,但严重病症仍需优先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