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弋阳县的来历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其名称和行政设置经历了多次演变,具体如下:
一、最早建县与命名依据
-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
孙权为巩固豫章郡统治,析余汗县东境置 葛阳县 ,县治设于赭亭(今五里庙),因位于葛水之北得名。
-
南朝至隋朝的更名
-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后,因废止鄱阳郡,葛阳县改称 弋阳县 ,县治迁至弋江之北。
-
隋朝以“弋水横斜似弋”为名,与《今县释名》《太平寰宇记》等古籍记载一致。
-
二、行政区划调整
-
隋唐时期的归属
隋朝设江州鄱阳郡,弋阳县属之;唐代分置上饶县,弋阳长期作为其辖区。
-
宋元明清的延续与变革
-
宋代析置上饶县,弋阳仍属江南东路信州。
-
元至元年间属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清时期属江西省广信府、信州,直至1949年属赣东北专区。
-
三、历史地理变迁
-
县治迁移 :因印遗失,县治多次迁移,最终定址弋江北岸。
-
地域范围 :古代县境包含今弋阳、横峰、玉丰等地,1992年撤乡设镇后,行政范围逐步调整至现辖区。
四、文化象征与历史意义
- 弋阳腔 :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首,发源地于此,现存50多座古戏台。
弋阳县的名称源于其地理位置与水文特征,历经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逐渐发展为江西省东北部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