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主要种植双季稻(早稻和晚稻),部分地区根据气候条件可种植单季中稻或再生稻。赣中、赣南等热量充足的区域普遍实现一年两熟,赣北部分山区则因地温较低采用单季稻模式。
1. 双季稻种植区(主导模式)
- 早稻: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生长期约105天,品种以耐低温的杂交稻为主。
- 晚稻:6月底至7月初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初成熟,需选择抗高温的优质籼稻品种。
- 优势:土地利用率高,年产量可达每亩800-1000公斤,鄱阳湖平原为核心产区。
2. 单季稻种植区
- 赣西北山区(如九江、宜春部分区域)因积温不足,5月插秧、9-10月收割,种植一季中稻,生育期长达130-150天,米质更优。
- 采用"稻油轮作"(水稻+油菜)或"稻闲"模式,兼顾土壤休养。
3. 再生稻特色种植
- 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8月留桩、11月二次收获,节省60%生产成本,抚州、吉安等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江西水稻种植需结合水源调配和病虫害防治,双季稻区需防范早稻烂秧、晚稻寒露风风险。选择品种时,早稻侧重抗倒伏,晚稻注重耐高温能力,单季稻优先考虑品质与抗病性。合理轮作和再生稻技术是提升效益的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