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营养健康管理的规定,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原则
-
安全第一 :确保食品全流程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
营养均衡 :提供符合学生发育需求的膳食,促进健康成长;
-
科学管理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二、管理体制与责任
-
部门分工
教育部门指导监督、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监测与营养指导,形成协同机制;
-
校长(园长)负责制
学校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制度,定期排查隐患,并落实相关责任;
-
信息公开与监督
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家长陪餐制度,及时反馈学生反馈意见。
三、具体管理措施
-
食品经营规范
-
严格禁止中小学校园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需设置的需依法取得许可;
-
优先选择具备资质的供餐单位,建立供应商评估与档案管理制度;
-
-
营养膳食管理
-
按照学生年龄阶段营养需求,制定科学膳食方案,定期更新食谱;
-
推广分餐制,采用小份量、多样化供餐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
-
风险防控体系
-
建立食品原料追溯机制,从采购、加工到配送各环节实施全程监控;
-
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四、技术支持与培训
-
专业机构协作
卫生健康部门定期组织营养健康监测、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支持区域性机构成立学生营养健康专业指导机构;
-
健康教育与引导
开展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将膳食搭配、食品安全等内容纳入健康课程,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五、法律责任与处罚
对违反规定的学校、供餐单位依法依规处理,包括吊销许可证、罚款、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等。
以上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通过多部门协同、制度保障和科技支撑,构建覆盖校园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