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官与革命家,作为廖仲恺的胞兄,他不仅活跃于政坛,更以卓越的外交贡献和家族影响力为后人称道。廖凤舒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任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外交要职,驻古巴公使、日本大使等职,其政治智慧与文化修养深刻影响了陈香梅的成长与价值观。
廖凤舒出身广东惠阳名门,与弟弟廖仲恺同为近代革命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精通多国语言,外交生涯中多次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谈判,尤其在李鸿章麾下任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经验。廖凤舒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女儿廖香词(陈香梅母亲)在他的培养下成为精通六国语言、擅长艺术的才女,这种家风直接塑造了陈香梅的国际化视野与独立精神。
廖凤舒与陈家的联姻是当时名门交往的典范。他早年与陈香梅祖父陈庆云交好,两家指腹为婚,最终促成陈应荣与廖香词的婚姻。尽管这段婚姻因性格差异并不美满,但廖凤舒对孙辈的关爱不减。陈香梅幼年常居外祖父家,深受其文化熏陶与爱国情怀感染。抗战期间,廖凤舒虽身居高位,仍支持家族后辈投身救国事业,例如默许陈香梅拒绝赴美、坚持留华抗日的选择。
晚年廖凤舒定居上海,成为陈香梅情感的重要依托。1947年陈香梅与陈纳德结婚时,廖凤舒虽对跨国婚姻有所顾虑,但最终以开明态度接纳这位“飞虎将军”,并亲自参与婚礼筹备。他的宅邸(上海南京西路与陕西北路交界处)成为陈香梅婚后的常居之所,见证了她从战地记者到外交桥梁的蜕变。
廖凤舒的遗产不仅是政治成就,更在于家族精神的传承。他主张“教育兴国”,这一理念被陈香梅延续——她晚年在中国捐建百所希望小学,设立教育基金,正是对外祖父家训的践行。廖凤舒的故事,折射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变局中的担当,也为陈香梅的传奇人生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