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是宋代苏轼《梨》诗中的名句,其含义和赏析如下:
一、字词解释
-
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标志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冬季的来临。
-
红梨熟
直接描绘霜降时节红梨成熟的景象,红梨的艳丽色彩与秋意盎然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
柔柯已不胜
“柔柯”指柔弱的枝条,“不胜”表示无法承受。此句通过拟人化手法,表现梨子因成熟过重而压弯枝条的动态画面,凸显果实沉甸甸的重量。
-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蠲”读作juān,意为“免除”。诗句通过对比“未尝蠲夏渴”(未尝能消除夏日的口渴)与“长见助春冰”(长久地助益来年的春冰),表达对自然循环的感悟。
二、整句意境
这句诗以红梨为核心意象,通过“霜降”“柔柯”等意象构建出秋末冬初的时令氛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既展现了自然物候现象,又隐含对时光流逝的哲思。例如,“柔柯已不胜”不仅描绘物理上的负担,也隐喻人生在时光长河中的脆弱与坚韧。
三、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 :以“红梨”象征丰收与美好,通过“霜降”强化季节特征,形成独特的秋日美学。
-
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如“不胜”以小见大,展现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
-
哲理内涵 :通过“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升华主题,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四、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其贬谪生活中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考。红梨的成熟与衰落,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记录,也是其心境的投射。
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语言,成为苏轼山水诗中兼具写景与哲理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