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一田两用、一水双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其核心在于构建水稻与水生动物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主要呈现为"稻田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鱼类为稻田除虫施肥"的循环关系。以下是该模式的详细运作示意图解析:
-
空间布局设计
稻田四周开挖宽1.5-2米的环形沟渠,占田块面积8%-10%,沟深0.8-1.2米,形成"回"字形或"田"字形结构。中央保留平整稻田区域,沟渠与田面通过进出水口连通,水位控制保持田面5-10厘米水深。 -
生物配置方案
- 水稻选择抗倒伏、耐深水品种(如中稻1号)
- 水产养殖以鲤鱼、鲫鱼为主,搭配20%草鱼或泥鳅
- 每亩投放鱼苗800-1200尾,体长5-8厘米为佳
-
生态循环系统
▶ 鱼类活动松动土壤,排泄物作为有机肥
▶ 稻株遮荫调节水温,稻花落水成为鱼饵
▶ 鱼类摄食害虫杂草,减少农药使用量
▶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形成物质循环 -
管理技术要点
• 插秧后7-10天放养鱼苗
• 保持30%水面透光率
• 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3%-5%
• 水稻收割前15天逐步排水收鱼
该模式较传统种植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30%-50%。实际操作中需注意定期监测水质pH值(6.5-8.5为宜)和溶解氧(≥4mg/L),雨季需加固田埂防逃。通过科学规划种养比例与生物搭配,可形成持续稳定的微型生态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