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作为明代著名医书,包含众多经典方剂,其核心思想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调整阴阳平衡。以下是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及其核心配伍解析:
一、保和丸(消食导滞经典方)
组成 :山楂180g(焦)、神曲60g、半夏90g(制)、茯苓90g、陈皮30g、连翘30g、莱菔子30g
用法 :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
主治 :食滞胃脘证,症见脘腹痞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等
方解 :山楂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助消化酒食陈腐,莱菔子下气消食痰浊,半夏燥湿化痰
二、左金丸(肝火犯胃代表方)
组成 :黄连180g、吴茱萸30g(或15g)
用法 :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50丸
主治 :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胀痛、呕吐口苦、吞酸嘈杂等
方解 :黄连泻肝火,吴茱萸降逆止呕,寒热相制平衡
三、清六丸(三焦湿热泻泻方)
组成 :吴茱萸1两(制)、黄柏半斤(酒炒)、知母2两(酒炒)、熟地黄2两、陈皮2两、白芍2两、龟板4两(酒炙)
主治 :三焦湿热引起的泄泻、产后腹痛并自利
方解 :黄柏、知母清热燥湿,龟板滋阴,吴茱萸温阳,寒热并调
四、补脾丸(脾胃虚弱方)
组成 :白术半斤、苍术3两、茯苓3两、陈皮3两、芍药半两
用法 :为末,粥糊丸,加润下丸可催产;上热甚者加清金丸
主治 :脾虚食少、恶寒便溏
方解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苍术燥湿,陈皮理气
五、青礞石丸(痰证专用方)
组成 :南星2钱(水浸)、半夏1钱、黄芩1两(姜汁炒)、茯苓1两、枳实1两、礞石21.2钱
用法 :法制消(以莱菔水煮化)或风化消,为丸
主治 :痰火壅盛证,症见癫狂惊痫、神志不清
方解 :南星、半夏燥湿化痰,黄芩清火,礞石坠痰通便
六、理中汤加附子(霍乱重症方)
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加生附子、官桂)
主治 :脾胃虚寒引起的霍乱吐泻、四肢厥冷
方解 :人参、白术补气健脾,干姜、附子温阳散寒
总结
《丹溪心法》的精髓在于根据体质调整阴阳,上述方剂覆盖消食、清热、补虚等核心治法。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具体证候灵活调整剂量与配伍。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方剂的配伍细节,可参考《丹溪心法》原文或权威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