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辽宁城中村改造的最新政策,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专项措施,主要政策方向和措施如下:
一、总体目标与规模
-
改造规模
2025年计划实施城中村改造2.6万户,同时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9800户,形成“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双轮驱动机制。
-
保障性住房配套
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新增4.5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并将部分房源用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养老服务用房。
二、实施路径与保障
-
政府主导与依法征收
改造由政府主导、依法征收,遵循“净地出让”原则,避免开发商主导模式。需编制“一项目两方案”(征收补偿+资金平衡),确保资金平衡不增加地方债务风险。
-
创新安置方式
推广“房票”安置模式,简化征收流程,加快居民签约和房屋征收进度。部分项目结合消化库存商品住房,形成“新建+消化库存”并行机制。
-
质量与监管
采用沈阳市工程质量监督“十要点”,建立专业督导团队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
三、区域试点与特色
-
大连市案例
计划实施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覆盖1.24万户,总投资278亿元。调整安置方式,由全新建转为“新建+消化库存”并行,并探索“1+N”政策体系。
-
沈阳市苏家屯区
涉及三甲医院引进等配套规划,通过土地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体现城改与城市功能升级结合。
四、政策协同与支持
-
金融与财政支持
同金融机构合作评估专项借款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完善城改项目手续,扩大区级政府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
历史风貌保护
改造中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与文化风貌,避免盲目拆除,实现建筑形态与社会形态的有机结合。
以上政策体现了辽宁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政府主导、多模式并行、质量优先、民生至上的原则,通过创新机制与技术手段,推动城市更新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