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
- 颅内动脉瘤最为常见,占 50% - 85%。动脉瘤的形成与动脉壁先天性肌层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内弹力层变性等有关,受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等因素影响。
- 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 2% 左右。
-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约占 1%。
- 其他原因还包括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 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如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
- 临床表现:
- 头痛:突然剧烈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受,可为局限性或全头痛,有时上颈段也会出现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
- 恶心呕吐:多伴随头痛出现。
- 意识障碍: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部分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也可出现头昏、眩晕等症状。
- 脑膜刺激征:发病后数小时出现,以颈强直最明显,Kernig 征、Brudzinski 征可阳性。
- 眼部症状:部分患者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
-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少数患者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单瘫或轻偏瘫、感觉障碍等。
- 并发症:
- 再出血:是急性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 50% 左右。出血后 24 小时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发病 4 周内再出血的风险均较高。
- 脑血管痉挛:大约 20% - 30% 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引起迟发性缺血性损伤,可继发脑梗死。
- 脑积水:约 15% - 20% 的患者会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多发生于出血后 1 周内。部分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留交通性脑积水。
- 其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约 5% - 10% 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约 5% - 30% 患者可发生低钠血症。少数严重患者因丘脑下部损伤可出现神经源性心功能障碍和肺水肿。
- 诊断:依据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头颅 CT 相应改变可诊断。如果 CT 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行 CT 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 CSF 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诊断。
- 治疗:治疗目的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包括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血压突然降低等。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总体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 45% 左右,存活者亦有很高的致残率。其预后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是否得到适当治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