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以下是关于小寒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
位置与时间
小寒位于公历1月5日或6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
2025年小寒节气具体时间为1月5日10时33分。
-
名称由来
“小寒”指天气寒冷但尚未达到极点,故称“小”。它与“大寒”相对,后者表示冬季最冷时期。
二、气候特征
-
温度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北方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20℃以下。此时已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时段,但尚未到“大寒”的极寒程度。
-
降水与物候
小寒期间降水量较少,约5-10毫米,且伴随干燥天气。此时梅花开始盛开,成为冬季典型景观。
三、节气意义与习俗
-
农事与生活
古代农民通过观察节气调整农事,如北方地区会食用煮菜等温补食物。现代则强调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
民间文化
-
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形象描述其寒冷程度。
-
部分地区保留祭灶、吃饺子等习俗,象征驱寒祈福。
-
四、与“三九”的关系
“三九”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约1月9-17日),通常包含小寒节气。但需注意,少数年份大寒可能更冷,因此“三九”并非严格以节气划分。
小寒是反映冬季寒冷进程的重要节气,兼具自然现象记录与农耕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