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小寒后面的节气是大寒。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及相关信息:
-
立春 (2月4/5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
雨水 (2月18/19日):降雨增多,春意渐浓。
-
惊蛰 (3月5/6日):春雷乍动,惊醒蛰伏生物。
-
春分 (3月20/21日):昼夜平分,气温回升。
-
清明 (4月4/5日):祭扫祖先,气候转暖。
-
谷雨 (4月19/20日):雨生百谷,春意盎然。
-
立夏 (5月5/6日):夏季开始,万物繁茂。
-
小满 (5月20/21日):麦粒渐满,夏收在望。
-
芒种 (6月5/6日):芒草成熟,农忙时节。
-
夏至 (6月21/22日):白昼最长,阳气最盛。
-
小暑 (7月6/7日):天气炎热,进入三伏天。
-
大暑 (7月22/23日):一年中最热时期。
-
立秋 (8月7/8日):秋季开始,暑气消退。
-
处暑 (8月22/23日):暑退凉生,秋意渐浓。
-
白露 (9月7/8日):露水增多,天气转凉。
-
秋分 (9月22/23日):昼夜平分,秋高气爽。
-
寒露 (10月8/9日):露水寒冷,预示深秋。
-
霜降 (10月23/24日):气温下降,霜冻出现。
-
立冬 (11月7/8日):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
小雪 (12月5/6日):初雪飘落,气温更低。
-
大雪 (12月7/8日):降雪增多,银装素裹。
-
冬至 (12月21/22日):白昼最短,阳气极弱。
-
小寒 (1月4/6日):冬季最冷前奏,寒潮频繁。
-
大寒 (1月19/21日):全年最冷时段,严寒持续至春分前后。
补充说明
-
大寒虽为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但实际气温最低值通常出现在小寒期间。
-
传统节气歌中包含“小寒胜大寒”,指小寒时节的寒冷程度更甚于大寒。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确保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