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从哪里来电子书

食物来源可以从生物学角度分为两大类:自养和异养。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自养生物的食物来源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作用自己制造食物,主要依赖以下过程:

  1. 光合作用(植物为主)

    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例如,小麦、水稻等谷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2. 化学合成作用(部分微生物)

    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通过化学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质(如氨、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但这一过程与光合作用不同,不依赖光能。

二、异养生物的食物来源

异养生物无法自己制造食物,必须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或有机物质获取营养,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 动物性食物

    鸡肉、鱼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来源于其他动物。例如,鸡鸭鱼肉等肉类食物来自饲养的畜禽,其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是动物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积累的。

  2. 植物性食物

    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直接来源于植物。例如,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苹果中的果酸等营养成分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三、食物来源的补充说明

  • 食物链与食物网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成为食草动物的食物来源,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形成复杂的食物链。

  • 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

    人类食物来源不仅包括农田种植的粮食和蔬菜,还包括养殖的动物、捕捞的鱼类、加工食品等。

四、相关学科应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食物来源是理解生态学、营养学等知识的基础。例如,通过分析食物的来源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取的营养物质,两者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基础。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立秋节气的物候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其物候特征通过古代三候系统被详细记载,具体如下: 一、三候解析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气消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刮起偏北风,这种风带有凉意,与夏季闷热的气流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转凉。 二候白露生 白露节气时,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剧,清晨时分常见露水在植物上凝结成晶莹的露珠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物候三候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其物候特征通过“三候”系统被详细记载,具体如下: 一、三候内容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气消退,早晚开始出现凉爽的秋风,这种风已不同于夏季的闷热之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 二候白露生 夜间地面及植物表面开始出现白露,这是由于气温下降导致水汽凝结的结果。白露的出现预示着秋季湿度的变化,早晚温差加大。 三候寒蝉鸣 寒蝉开始鸣叫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气候特点物候特点

长夏未至,暑气渐收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但其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气候特点 气温变化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平均气温多在26-27℃之间,最高气温常超过35℃,南方地区甚至仍处于夏暑状态。此时段被称为“长夏”,是三伏天末伏前的过渡时期。 降水与湿度 降水量逐渐减少,但仍较夏季丰沛,70-80毫米的降水量较为常见。此时台风季节结束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物候现象特征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其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气候和生物活动的阶段性变化。以下是立秋典型的物候特征: 一、凉风至 气候特征 立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凉爽的偏北风,早晚温差增大,早晚温差可达10-15℃,但中午仍可能高温。 自然现象 凉风带来了干燥的气息,早晚常出现雾气,尤其在山区或沿海地区,晨雾缭绕成为常见景观。 二、白露生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物候特征或美食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自然物候变化与人文饮食习俗,其物候特征和美食文化可总结如下: 一、物候特征 气候转凉与农作物成熟 立秋标志着暑气渐消,秋燥开始,气温波动加剧。此时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如玉米、辣椒、南瓜等开始晾晒(晒秋),形成独特的农俗景观。 动物行为变化 部分候鸟开始迁徙,昆虫活动减少,植物进入休眠前期,为冬季储备能量。 二、传统美食 不同地区因气候、物产差异形成特色饮食文化: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传统习俗

戴楸叶、贴秋膘、摸秋 立秋传统习俗: 戴楸叶 戴楸叶寓意是报平安。在民间,有在立秋戴楸叶的习俗: 楸叶是楸树的叶子,楸树可长到3丈高 楸叶嫩时呈红色,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 古时人们认为立秋戴楸叶可保一方平安 《临安岁时记》中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此习俗在多地仍有传承: 河南郑县 :立秋时节男女都要戴楸叶 山东地区 :人们会捡来楸叶,剪成各种花样,佩戴在胸前或插在头上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但其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气候特点 气温变化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平均气温多在26-27℃之间,最高气温常超过35℃,南方地区甚至仍处于夏暑状态。此时段被称为“长夏”,是三伏天末伏前的过渡时期。 降水与湿度 降水量逐渐减少,但仍较夏季丰沛,70-80毫米的降水量较为常见。此时台风季节结束,但高温与干燥天气并存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物候现象有哪些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其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气候和生物活动的阶段性变化。以下是立秋典型的物候特征: 一、凉风至 气候特征 立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凉爽的偏北风,早晚温差增大,早晚温差可达10-15℃,但中午仍可能高温。 自然现象 凉风带来了干燥的气息,早晚常出现雾气,尤其在山区或沿海地区,晨雾缭绕成为常见景观。 二、白露生 气候特征

健康知识 2025-04-09

八大菜系为什么没有山西菜

八大菜系中未包含山西菜的原因,可从地理环境、食材条件、历史演变及文化认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一、地理环境与食材限制 内陆地理条件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多山地丘陵,土壤肥力有限,不利于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种植,导致蔬菜种类单一。 食材多样性不足 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山西缺乏水产等特色食材,无法形成以水产为主导的菜系。传统饮食以小麦、高粱、玉米等谷物为主,面食文化突出

健康知识 2025-04-09

山西菜为什么上不了台面

关于“山西菜上不了台面”的争议,综合多方面信息分析如下: 一、核心争议点 食材与菜系形成条件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传统食材以小麦、高粱、玉米等为主,缺乏海鲜、山珍等特色食材。而其他菜系如鲁菜依赖水产,川菜依赖河鲜,粤菜依赖海鲜,地理条件决定了食材差异。 菜系体系与历史积淀 山西未形成独立菜系体系,传统饮食以“晋商菜”“官菜”为主,菜品如过油肉、糖醋鲤鱼等虽具代表性

健康知识 2025-04-09

5月份种什么蔬菜最合适呢

黄瓜、茄子、番茄、油麦菜 五月份是春季末至夏季初的过渡阶段,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多种蔬菜。以下是五月份最佳种植蔬菜推荐及种植要点: 一、推荐种植的蔬菜 黄瓜 特点 :喜温耐热,适合露地或温室种植,生长期90-120天 管理要点 :需充足光照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搭架引蔓并整枝疏花 茄子 特点 :喜温耐热,需充足光照和湿润环境,生长期约60天 管理要点 :移栽后保持土壤湿润

健康知识 2025-04-09

北方寒露后种什么菜

北方寒露后适合种植的蔬菜种类及种植要点如下: 一、大蒜 种植时间 寒露前后是最佳种植期,此时种植可保证安全越冬,次年5月左右收获。 品种选择 北方选抗寒品种(如杂交蒜),南方选耐热品种(如独头蒜)。 种植要点 深栽葱浅栽蒜,蒜瓣间距5-10厘米,覆土后保持湿润,需覆盖地膜保湿。 二、菠菜 种植时间 多为秋播,寒露后可播种,南方地区此时已进入生长季。 品种选择 选择耐寒品种,如"菠达"或春江1号。

健康知识 2025-04-09

2025年出生的孩子是什么命

木蛇命 2025年出生的孩子属于 木蛇命 ,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肖与五行属性 生肖归属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2025年为农历乙巳年,天干“乙”属木,地支“巳”对应生肖蛇,因此2025年出生的孩子属蛇,五行属性为 木 。 纳音与命理名称 该年纳音为“覆灯火命”或“佛灯火命”,这是根据天干地支与音律的对应关系得出的别称。 二、性格与运势特征 性格特点 温和沉稳 :木蛇人通常性格随和、待人真诚

健康知识 2025-04-09

2025年属蛇终于转运了

事业贵人相助,财运健康双提升 2025年对属蛇人而言,被多份运势报告共同指向“大转运”主题,涵盖事业、财运、感情与健康等多个维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事业运势 贵人相助,晋升加薪 属蛇人凭借敏锐洞察力与危机意识,2025年将遇到多位贵人,包括行业领袖、同事或亲人。例如,通过主动承担项目责任、解决技术难题,不仅获得晋升机会,还可能通过人脉资源拓展新业务。 财富与职业转型

健康知识 2025-04-09

2025出生的蛇宝宝是什么命

木蛇命 2025年出生的蛇宝宝属于 木蛇命 ,具体分析如下: 一、五行属性 天干五行 2025年为乙巳年,天干“乙”属木,对应五行中的木属性。 地支生肖 地支“巳”对应生肖蛇,因此该年出生的蛇宝宝属蛇。 二、性格与运势 性格特点 木蛇人普遍具备稳重、谨慎、条理性强的特质,善于分析问题并冷静应对挑战。他们通常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思维和远见。 运势走向 早年 :可能遇到一些小麻烦

健康知识 2025-04-09

蛇宝宝忌什么属相父母

虎、猴、猪 蛇宝宝在生肖上忌以下属相的父母: 属虎人 :属虎之人与属蛇之人存在相刑关系,气场相互压制、敌对,家庭氛围往往难以和谐,亲子关系也会愈发紧绷。 属猴人 :属猴与属蛇相冲,性格差异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孩子在健康和学业上也易现问题,日常相处中争吵、矛盾更是家常便饭。 属猪人 :蛇与猪在生肖中也是相冲的关系,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健康知识 2025-04-09

铁犁牛耕的普及时间

铁犁牛耕的普及时间可综合以下历史阶段进行梳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初步探索阶段) 技术起源 春秋中后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如铁铲)和牛耕技术,但此时铁器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应用于小规模生产。 区域扩散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农具逐渐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推广,至战国末期,牛耕技术开始普及。 二、两汉时期(技术成熟与全国推广阶段) 技术改进 汉武帝时期,国家垄断铁冶,推动铁犁标准化生产

健康知识 2025-04-09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时间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时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最早出现阶段 铁制农具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春秋晚期(前771年-前476年)已出现人工冶铁技术,并开始制造铁制农具,如小铁铲等。 牛耕技术 牛耕技术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但实际应用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得到进一步推广。 二、初步推广阶段 春秋中后期 铁制农具逐渐普及至中原地区,但多以小件工具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力。 例如

健康知识 2025-04-09

铁犁牛耕什么时候得到普遍使用

战国中期 铁犁牛耕技术最早出现在 春秋时期 ,但得到普遍使用则是在 战国中期 。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学会利用铁矿石冶炼生铁,生铁制作的农具数量大量增加且质量优越,同时牛耕技术也得到发展。铁犁牛耕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健康知识 2025-04-09

铁犁牛耕还是铁器牛耕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中的核心创新,其概念和历史发展可总结如下: 一、核心概念 铁犁牛耕 :指以铁制农具(如犁、耙)配合牛耕作的技术体系,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并逐步推广的农业耕作方式。 铁器牛耕 :侧重于铁器在牛耕中的使用,但未明确体现“犁”这一关键工具,表述不够全面。 二、历史发展 最早起源 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文献记载见于《管子·牧民》

健康知识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