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成分导致
四川土壤呈现紫色的主要原因是其母岩的矿物成分和风化过程。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母岩特性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壤主要由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紫色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形成。这些岩石的组成成分如下:
-
紫色砂岩 :富含石英砂粒,质地疏松,透水性强,盐类易淋失,风化后形成大块碎屑。
-
紫色页岩 :颗粒细密,透水性差,盐类淋失缓慢,易形成细碎颗粒。
二、风化与土壤形成
-
物理风化作用
砂岩和页岩在风化过程中,因物理崩解作用形成不同粒度的碎屑。砂岩崩解成大块,页岩则形成细碎颗粒,这些颗粒混合后堆积成土壤。
-
化学风化作用
-
含碳酸钙的紫色岩在风化过程中会释放游离碳酸钙,影响土壤酸碱度(pH值7.5~8.5)。
-
盐类物质(如钙盐)的淋失速度与岩石透水性相关,砂岩淋失快,页岩淋失慢。
-
三、土壤颜色特征
-
暗紫色为主 :由富含铁、锰的矿物(如赤铁矿、二氧化锰)氧化形成。
-
紫色深浅与生产力相关 :侏罗纪飞仙关组(深紫色)土壤肥力最高,白垩纪嘉定层(红紫色)土壤贫瘠。
四、其他影响因素
-
气候与植被 :亚热带季风气候促进生物残体分解,但紫色土化学风化微弱,有机质含量低(约1%)。
-
地形与分布 :四川盆地地势东南倾,向心状水系加速土壤侵蚀,形成浅薄土层。
四川土壤的紫色是母岩矿物成分和风化作用的共同结果,这种土壤类型为当地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磷、钾等营养元素,是四川“天府之国”称号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