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高温、多雨
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6月5-7日之间,此时段我国南北方普遍出现以下现象:
一、南方地区典型特征
-
梅雨季节开始
华南及江淮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表现为持续阴雨、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且日照较少。此时段与高温天气叠加,形成闷热的气候特征。
-
高温与湿度并存
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5℃,部分区域可达40℃以上,但高温多集中在午后,湿度显著升高,易引发中暑、腮腺炎等健康问题。
-
农事活动繁忙
-
江南地区忙着插秧种稻,需应对梅雨带来的湿润环境。
-
西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高原地区冰雹天气概率增加。
-
二、北方地区典型特征
-
雨季未全面开启
北方大部分地区尚未进入雨季,但仍受夏季高温影响,气温普遍超过35℃,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且昼夜温差较大。
-
小麦收尾与夏种准备
-
黄淮平原等地的冬小麦进入成熟期,需防范连阴雨导致的倒伏、霉变等问题。
-
南方部分地区开始播种早稻,北方则进入玉米、棉花等夏种作物的种植阶段。
-
-
天气灾害风险
北方需防范大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尤其是黄淮平原易因连阴雨引发“烂麦场”。
三、共同特征
-
高温频发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5℃,南方高温持续时间长,北方高温强度较高。
-
湿度较大 :南方梅雨季和北方夏季高温共同导致空气湿度显著升高,加重闷热感。
-
农事关键期 :南方插秧与北方收麦形成鲜明对比,均需应对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芒种节气提醒人们需顺应自然规律,南方注意防雨防暑,北方防范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调整作息以适应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