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卿的《春分》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生活习俗,全诗如下:
《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
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
川上良人放纸鸢。
一、诗句解析
-
“日月阳阴两均天”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平分的节点,此句点明节气特征,象征阴阳平衡,天地和谐。
-
“玄鸟不辞桃花寒”
“玄鸟”指燕子,传说其迁徙时不受寒冷影响。桃花初开时气温尚寒,但燕子已返回北方,展现春回大地的生机。
-
“从来今日竖鸡子”
古代春分有“竖蛋”习俗,认为此时蛋易立稳。此句记录了春分特有的生活活动,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
“川上良人放纸鸢”
放风筝是春分常见的民俗活动,象征驱邪避灾、祈求丰收。此句通过“川上良人”(河岸上的男子)的放飞行为,展现春分时节的活力与希望。
二、创作背景
刘长卿游历江南时,结合当地春分习俗与自然观察创作此诗。唐代文人常以节气为题,融入物候观察与生活体验,使诗歌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
三、文化内涵
-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诗中通过“玄鸟”“桃花”等意象,展现春分作为自然节律与人类活动的交融。
-
时间观念的体现 :春分作为春季中分点,象征平衡与新生,与古代哲学中的“中庸”思想呼应。
长卿的《春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春分时节的生态画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