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食执行标准对照表,综合相关规范和指南,主要信息如下:
一、标准体系结构
-
国家标准
以《GB/T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零食添加剂使用标准》为核心,规范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及限量。
-
行业标准
由卫生部门主导制定,例如《WS/T 3102-2014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标注营养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
-
地方标准
各省级行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例如《DB44/T 2084-2019》等。
-
企业标准
企业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二、儿童零食专项标准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制定《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将儿童分为学龄前(3-6岁)和学龄儿童(6-12岁)两个阶段,提出针对性指标:
-
营养指标 :需符合膳食指南建议,如钙、铁、锌等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含量。
-
添加剂限制 :严格限制使用人工色素、香料等,避免过量使用防腐剂。
-
包装要求 :需标注适用年龄、成分表、生产日期等必要信息。
三、健康零食的核心标准
-
原料选择
优先选用天然原料,减少加工食品及高糖、高盐、高脂肪成分。
-
添加剂管理
-
严格按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避免使用非食用级物质。
-
优先选择无添加剂或低添加剂的配方。
-
-
营养均衡
-
每100g产品需含膳食纤维≥1.5g、钙≥200mg、铁≥2mg等。
-
控制糖分≤5g/100g、盐分≤2g/100g。
-
-
物理安全
- 包装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小零件等致吞风险。
四、选购建议
-
阅读标签 :重点关注成分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
选择等级 :可经常食用的坚果、酸奶等属于健康零食;含高糖/盐/油的膨化食品需限制摄入。
-
控制量 :每日不超过30g,避免替代正餐。
以上标准需结合《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的分类建议,家长可根据孩子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