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在经济发展、开放合作、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将呈现以下变化: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
-
经济增速与产业升级
-
预计GDP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占比提升至40%以上。
-
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第5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等320个川渝共建项目,总投资超4400亿元。
-
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为核心,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区、国家时空信息服务枢纽,空天信息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
-
对外开放与外贸优化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1.55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9000亿元,服务进出口1000亿元。
-
推动“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汽车、手机等出口同比两位数增长,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
-
二、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
-
交通网络完善
-
建成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等10条轨道线路,年底前运营里程达593公里。
-
推进16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新增1000公顷城市绿地和100个口袋公园。
-
-
公共服务提升
-
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完成4000部电梯加装和2万多个电动车充电端口。
-
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开展160个缓堵促畅项目。
-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重大科技项目
-
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中国复眼”等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
实施“416”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吸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成果产业化。
-
-
新兴产业培育
-
发展低空经济,推动跨省低空飞行架次年增长20%,打造成渝低空经济带。
-
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业态。
-
四、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
-
民生实事
-
完成15件民生实事,包括老旧小区改造、残疾人服务提升、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建设等。
-
实施“童心相伴”项目,服务13万人次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
城市安全与韧性
-
建成60个以上堵点乱点整治项目,提升轨道站点数字化孪生率至100%。
-
完成5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消除5万平方米黑臭水域面积。
-
五、政策与战略支撑
-
国家战略叠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300个川渝共建项目超5200亿元,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推进。
-
金融与创新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吸引超100亿美元外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以上变化体现了重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开放、强民生等方面的综合施策,旨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现代化城市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