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忙麦上场”这一表述出自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具体内容为:“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这句话详细解释了芒种时节的农事特点,即有芒作物(如小麦)成熟需收割,同时是晚稻等夏种作物的播种关键时期,因此得名“芒种”。
补充说明:
-
芒种的双重意义
芒种既是夏季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点(夏收),也是新作物播种的起始阶段(夏种),故有“亦稼亦穑”的特点。
-
相关农谚
-
北方地区:
-
“芒种麦上场,龙口夺粮忙”
-
“收麦种豆不让晌”
-
-
南方地区:
-
“栽秧割麦两头忙”
-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
-
-
文化内涵
芒种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枢纽,也蕴含哲学思想,如“春争日,夏争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把握农时。
“芒种忙麦上场”是农耕文化对自然节律的生动诠释,至今仍指导着农业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