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包含三首诗,生动描绘了芒种后江南地区梅雨连绵、天气骤变的自然现象及农事活动。以下是全诗内容及解析:
一、原诗内容
-
《一庵湿蛰似龟藏》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译文:庵堂中湿气沉闷如同龟甲潜藏,深夏的暑寒变化无常。昨天还披着葛布衣,今朝已换上丝质衣裳,别抱怨门外的冷热变化。
-
《梅黄时节怯衣单》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译文:梅子黄熟时天气转凉,江南水乡小麦初熟却仍显寒意。篆香升腾中云气带来暖意,任凭窗外细雨绵绵。
-
《梅霖倾泻九河翻》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译文:梅雨如瀑布般倾泻,九河奔腾水位上涨,众多水道交汇如海面辽阔。吴地农田被雨淹湿,每年插秧时仍需披絮防寒。
二、创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 :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描绘了江南地区芒种后典型的梅雨天气及农事场景。
-
艺术特色 :通过“梅黄时节”“江吴”等意象,将自然现象与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三、文化意义
-
节气文化载体 :诗中“芒种后积雨骤冷”反映了芒种节气的气候特征,与民间谚语“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相呼应。
-
农耕文化体现 :通过“年年披絮插秧寒”等句,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节律的依赖与适应。
以上三首诗共同构成范成大对芒种时节的经典描绘,兼具文学价值与农耕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