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同房会怀孕吗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月经期间同房怀孕的概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怀孕受排卵时间、月经周期、精子存活时间等因素影响,月经周期不规律时排卵时间难以预测,增加了经期怀孕可能性,同时经期同房还会带来健康风险。 1. 怀孕概率:正常月经周期中,经期女性通常不排卵,子宫内膜脱落也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所以怀孕概率低。 2. 特殊情况:月经周期不规律时,排卵时间可能提前或推迟,经期内也可能排卵,此时同房就有怀孕可能。 3. 精子存活: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2 - 3天,若经期接近排卵期,精子可能存活至排卵时,使女性受孕。 4. 健康风险: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房易引发感染,导致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5. 建议:为了女性健康和避免意外怀孕,经期应避免同房,选择在月经干净后再进行性生活。 月经期间同房怀孕概率虽低,但因个体差异和多种不确定因素,仍有怀孕可能。同时,经期同房会给女性健康带来诸多风险。因此,为保障女性身体健康和避免意外怀孕,应避免在经期同房。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宫颈粘液是什么样的

宫颈粘液由宫颈管内膜分泌,其性状和量受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影响。性状上,卵泡期受雌激素影响为透明稀薄蛋清样且拉丝长,黄体期受孕激素影响变得粘稠、拉丝差。量在接近排卵期增多利于精子进入子宫,黄体期减少。它与生育有关,稀薄粘液利于精子穿透,粘稠的可能阻碍精子,这都是女性正常生理功能体现。

科普文章 2020-06-01

一个月来三次月经是怎么回事

一个月来三次月经可能由情绪波动大、过度劳累、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血液系统疾病所致。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调节情绪、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需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心情舒畅,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6-01

真正的排卵期有几天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排卵期约 1 到 2 天,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卵巢排出成熟卵子,其在输卵管可存活 1 到 2 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能存活 2 到 3 天,此期间受孕几率高。备孕时可通过监测基础体温、排卵试纸或超声监测卵泡确定排卵期。若月经周期不规律难以确定,需就医检查,如激素水平测定等。正常排卵期对生育重要,异常如无排卵或排卵不规律可能影响受孕,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表现,需及时关注。

科普文章 2020-06-01

怀孕初期有褐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怀孕初期有褐色分泌物,可能由着床出血、激素波动、劳累、宫颈炎、先兆流产等引起,也可能是宫外孕、葡萄胎等因素。对应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补充孕激素、治疗炎症、保胎等。不同原因处理方式有别,如着床出血多休息即可,激素波动严重时需补充孕激素。孕妇要冷静应对,注意休息、饮食,遵医嘱产检。

科普文章 2020-06-01

白带增多是不是怀孕了

一般白带增多不一定意味着怀孕,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怀孕时激素水平升高致白带增多,还可能伴月经停止等早孕反应;生理周期中排卵期受雌激素影响白带增多且稀薄透明有拉丝;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会使阴道宫颈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等症状。白带增多只是身体表现,不能据此判断怀孕,怀疑怀孕可通过验孕棒或血液检查等更准确方法。

科普文章 2020-06-01

子宫息肉是如何产生的

子宫息肉产生原因复杂,可能由内分泌失调、炎症刺激、长期服激素类药物、高血压、子宫内膜增生等引起,也可能与遗传、肥胖、年龄增长有关。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激光、冷冻、微波、药物保守治疗等且因人而异。不同病因治疗各有侧重,如内分泌失调可调整生活方式或用药,患者平时要注意卫生、饮食等,有症状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6-01

白带有血丝小腹疼痛是怎么回事

白带有血丝小腹疼痛可能由性生活剧烈、排卵期激素波动、轻度子宫内膜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等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癌等所致。治疗包括休息、清洁、热敷、中药调理、手术等。性生活剧烈需休息清洁,排卵期波动注意休息即可,炎症可用中药或栓剂,肌瘤视情况中药或手术,出现症状应就医并注意日常护理。

科普文章 2020-06-01

月经量太少怎么办

月经量太少可从多方面改善。生活上要规律作息,保证7 - 8小时睡眠,稳定内分泌;饮食上多吃红枣、桂圆等补气血食物,忌生冷辛辣;情绪方面,通过运动、听音乐等缓解压力。若月经量少持续久,应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查出疾病需遵医嘱治疗,如内分泌失调可用乌鸡白凤丸等调理。严重时及时检查治疗,助月经恢复正常。

科普文章 2020-06-01

月经期间可以喝红糖水吗

月经期间一般可喝红糖水。其含丰富糖分能快速补充能量、缓解疲劳,含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温热的红糖水能保暖、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但要适量,因糖分高,过量饮用会使血糖短时间升高、导致体重增加。此外,经期可吃红枣、桂圆补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科普文章 2020-06-01

强阳后多久排卵

强阳指排卵试纸强阳性,一般强阳后 24 - 48 小时排卵。排卵试纸测尿液中 LH,LH 达峰值时试纸强阳,此为排卵可靠指标,LH 峰后 24 - 48 小时卵泡破裂排卵,但受个体差异影响,如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等会致排卵时间波动。若排卵异常,如长时间未排卵或月经周期紊乱,应就医详查。备孕时除排卵试纸,还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宫颈粘液综合判断排卵期。

科普文章 2020-06-01

宫颈息肉有哪些症状

宫颈息肉症状不一,部分患者无症状,在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有症状者表现多样,包括阴道异常出血,如经间期、绝经后或性生活后出血;白带异常,量多、色黄、黏稠且有异味;较大息肉可脱出阴道;少数会有下腹或腰骶部疼痛、坠胀感。症状或影响生活,无论有无症状,出现相关情况都应及时就医,实现早诊早治。

科普文章 2020-06-01

HPV感染是什么意思

HPV感染是常见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超200种亚型,分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感染常引发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等部位上皮内瘤变甚至癌症,如宫颈癌。它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间接接触或母婴传播。多数感染可在1 - 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但少部分会持续。人们需警惕,做好预防。

科普文章 2020-06-01

例假周期多少天算正常

月经周期指本次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正常为21 - 35天,主要受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调节。周期短于21天可能是黄体功能不足,长于35天可能与内分泌疾病有关。若周期连续数月变化超7天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维持周期,异常时可遵医嘱用药调理。

科普文章 2020-06-01

HPV是什么

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能引发人体皮肤和黏膜良性瘤或疣,部分型别持续感染可致恶性肿瘤。其亚型分高危和低危型,低危型如6、11型常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如16、18型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多数人感染后无症状,可自行清除病毒,但少数持续感染会引发病变。所以要重视HPV感染的预防和筛查。

科普文章 2020-06-01

绝经后又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绝经后又来月经原因复杂,可能与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子宫内膜脱落、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有关,也可能是宫颈息肉、卵巢肿瘤等所致。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注意卫生、药物治疗、手术及放疗等。出现该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指导下治疗。日常需注意卫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紧张。

科普文章 2020-06-01

宫颈纳囊是怎么引起的

宫颈纳囊由宫颈腺管口阻塞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定期观察、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手术治疗(如囊肿切除术)、中药调理及改善生活习惯等。病因复杂,症状因人而异,建议及时就医。不同原因导致的纳囊治疗方式不同,如慢性宫颈炎可中药调理配合微波治疗等,宫颈癌需综合治疗。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卫生等。

科普文章 2020-06-01

宫颈纳囊怎么治疗

宫颈纳囊可能是因为生理性变化、慢性宫颈炎、宫颈损伤、宫颈腺管堵塞、宫颈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可以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科普文章 2020-06-01

不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不来月经原因多样,如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环境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还可能由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对应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日常生活中要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度锻炼。

科普文章 2020-06-01

撤退性出血后下次月经什么时候来

撤退性出血后下次月经一般在25 - 35天左右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它常由使用激素类药物致激素水平变化、内膜脱落引起。若其量和持续时间与月经相似,可视为一次月经重新计算周期,但药物可能致月经紊乱。月经推迟超10天、有异常症状应就医。撤退性出血不代表避孕成功,平时应少用激素药,异常需及时诊治。

科普文章 2020-06-01

流褐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流褐色分泌物原因多样,如排卵期出血、月经前后少量经血残留、放置宫内节育器、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等,也可能由宫颈炎、子宫肌瘤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调整生活方式、药物及手术、物理治疗。不同原因处理方式不同,如排卵期出血多无需特殊治疗,内分泌失调需调整生活方式等。建议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等,定期妇检。

科普文章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