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怎样能更好地排出恶露

剖腹产后想更好排恶露,不知该怎么做,比如饮食、活动方面有没有要注意的。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通常恶露是指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的组织。剖腹产促进恶露排出可通过多种方式。 1. 尽早活动:剖腹产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这有助于恶露排出。因为活动能促进子宫收缩,使恶露顺着子宫收缩的力量排出体外。一般术后24小时左右就可以尝试坐起,之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站立、缓慢行走等。 2. 母乳喂养:宝宝吸吮乳头会刺激母体分泌催产素,催产素能促进子宫收缩,从而有利于恶露排出。所以在产后应积极进行母乳喂养。 3. 腹部按摩: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对腹部进行适当按摩。按摩时动作要轻柔,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这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进而帮助恶露排出。 4. 保持外阴清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巾,避免恶露长时间积存滋生细菌,引起感染,这有利于恶露正常排出。 剖腹产后排恶露是产后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恶露排出,这对产妇的身体恢复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产妇也需要关注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等,如果发现恶露异常,如量过多、有异味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减肥期间来月经应该如何饮食

减肥期间来大姨妈可吃高纤维谷物、新鲜果蔬和优质蛋白食物。高纤维谷物有饱腹感且助肠道功能,果蔬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优质蛋白补充能量与维持肌肉量,但都要适量。同时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不能过度节食,也要避免生冷食物,这样既能减肥又能平稳度过经期。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产后侧切伤口的护理方法

产后侧切伤口护理包含多方面。保持清洁上,每天温水清洗,用柔软物擦拭且单向擦拭,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并注意小便姿势。避免压迫方面,产后选择合适体位,侧切在左用右侧卧位,坐立用产后坐垫。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与新鲜蔬果。这些护理方法各有作用且相互配合,对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很重要。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剖宫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有诸多不好之处。手术风险包括麻醉、出血、感染风险,麻醉有过敏风险,手术中可能出血、子宫切口撕裂,术后切口和子宫可能感染。术后恢复方面,伤口愈合慢、疼痛影响活动,胃肠功能恢复也慢。对后续生育而言,瘢痕可能导致瘢痕妊娠,后续顺产子宫破裂风险高。剖宫产必要但不好之处需认识,要综合考虑选择分娩方式。

名医问答 2025-02-06

减肥时来大姨妈的饮食

减肥期间来大姨妈可吃燕麦、苹果、鸡蛋等食物,包括高纤维谷物、新鲜果蔬、优质蛋白质食物。经期特殊生理状态需补充营养,高纤维谷物饱腹且低热量、促肠道蠕动,新鲜果蔬含多种营养,优质蛋白补充流失营养。但这些食物要适量,过量有不良影响。应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因其热量高营养单一,不利于减肥与经期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存在哪些弊端

剖宫产存在出血较多、感染风险、子宫瘢痕、对腹腔脏器影响、再次妊娠风险等坏处。出血多与子宫肌层切开影响收缩有关,严重可危及生命;感染包括多种类型,需抗感染治疗;子宫瘢痕会有后续风险;腹腔脏器可能受损;再次妊娠会增加异常胎盘情况。但特殊情况剖宫产可保母婴安全,条件允许顺产更有利。

名医问答 2025-02-06

流产后小月子的做法

小月子即流产后恢复期,调养方法有休息、饮食调整和保持个人卫生等。休息方面,要保证每天8 - 10小时睡眠,前几天卧床休息,之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需摄入富含营养食物如蛋白质类、蔬菜水果等。个人卫生方面要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各方面综合才能促进流产后身体恢复。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产后收胯的方法

产后收胯方法包括运动锻炼、骨盆矫正带、调整生活习惯等,运动锻炼最常见。运动锻炼方式有多种,如凯格尔运动,平躺在床上按特定动作重复;侧卧抬腿,侧卧在瑜伽垫上按要求抬腿;臀桥运动,仰卧在瑜伽垫上按步骤进行。产后收胯不能急,运动锻炼有益身心,骨盆矫正带和调整生活习惯也有积极意义。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产后怎样收胯

产后收胯方法有运动锻炼、骨盆矫正带、调整生活习惯。运动锻炼常见,如凯格尔运动,平卧位收缩臀部提肛;侧卧抬腿,侧卧抬上方腿;臀桥运动,仰卧抬臀。骨盆矫正带有辅助作用,要注意佩戴。调整生活习惯如避免久站久坐、保持正确姿势也有助于恢复。若有特殊情况如侧切伤口未愈合,需先咨询医生再进行收胯活动。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35天同房会有哪些危害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剖腹产35天同房有诸多危害,一是易引发生殖系统感染,细菌可上行感染多个部位致炎症,影响生育;二是影响子宫恢复,刺激子宫收缩不利于切口愈合且可能出血、延缓恢复;三是可能导致出血。剖腹产创伤大,产后器官恢复慢,建议产后2 - 3个月经医生检查恢复良好再同房。

名医问答 2025-02-06

月经期间能否吃龙虾

月经期间通常能吃龙虾。龙虾含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蛋白质利于身体恢复,维生素提升免疫力,铁等矿物质可防缺铁性贫血,但要适量食用,过量会致胃肠道不适,月经期间女性身体敏感会加重不适。月经期间饮食应营养均衡,可吃龙虾等富含蛋白质食物,也要吃蔬菜水果,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名医问答 2025-02-06

月经多是否可以喝红糖水

月经多可喝红糖水。红糖水含铁等微量元素,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关键原料,经期失血多的女性适当饮用可防缺铁性贫血,但不能过量,因糖分多,过量会使血糖升高,有血糖问题的女性更要控制。月经多还可多吃鸡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质食物,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经期不适、影响月经量。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炎手术是如何做的

宫颈炎手术方法多样,宫颈息肉摘除术最常见。宫颈息肉摘除术步骤包括术前准备(患者排空膀胱取位,医生消毒铺巾)、暴露宫颈、摘除息肉(钳夹根部扭转摘除且避免残留)、止血处理(纱布压迫或电凝止血)、术后检查。宫颈炎手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有不同适应禁忌情况,术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老了会有哪些影响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剖腹产女性老了有潜在影响但并非都会出现。子宫瘢痕方面,年龄增长会使瘢痕肌肉弹性下降,绝经后可能疼痛,子宫手术时瘢痕处操作难度增加。肠道粘连风险上,年龄大时肠道蠕动弱,粘连可能引发腹痛等症状甚至肠梗阻。腹壁切口问题是年老时腹壁肌肉薄弱易出现腹壁疝。术后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风险,不适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老了有哪些影响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老了可能面临瘢痕子宫相关问题,如子宫瘢痕肌层薄弱,绝经后可能不适疼痛,再手术风险增加;腹腔粘连可能致年老时慢性腹痛、肠梗阻,但有粘连不一定发病;还有盆底功能障碍,虽剖腹产不能避免且年龄增加问题可能加重。个体差异大,术后按医嘱恢复管理可减少远期并发症。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息肉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宫颈息肉手术方法多,息肉摘除术常见。息肉摘除术步骤包括患者准备(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宫颈)、消毒(用碘伏由外向内消毒外阴、阴道和宫颈)、宫颈钳固定(夹住息肉根部)、摘除息肉(沿根部完整摘除)、止血(压迫或药物止血)、标本送检(确定性质排除恶变)。手术操作受息肉大小、位置等影响,术前术后患者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并按建议护理。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剖宫产准备工作包含身体与物品准备。身体准备有术前检查如血常规等以评估风险,术前6 - 8小时禁食禁水避免呕吐误吸,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及可能的肠道准备以减少感染风险。物品准备包括产妇的睡衣、护理垫、吸奶器等,新生儿的小衣服、尿布等。身体与物品准备分别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生活需求有重要意义。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宫颈炎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宫颈炎手术方法多,宫颈锥切术常见。宫颈锥切术术前要全面妇科检查、常规术前检查并清洁消毒手术区域;麻醉可局麻或全麻;手术切除宫颈锥形组织块,切除范围依病变而定;切除后止血并处理标本;术后要观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并复查。手术有效但有出血、感染、粘连等风险,医生会综合考虑选合适方法,患者要配合治疗复查。

名医问答 2025-02-06

月经期可不可以喝黄芪水

月经期通常能喝黄芪水,黄芪含多种有益成分,其补气作用可补充经期流失的气血、提升精力,但不能过量饮用,因其性温过量会导致上火。月经期女性饮食应均衡,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补充铁,避免吃太多生冷辛辣食物,防止影响月经周期或引发痛经。

名医问答 2025-02-06

来月经期间能否吃凤梨

来月经时通常能吃凤梨。凤梨含维生素C与纤维素,前者可增强经期相对虚弱女性的免疫力,后者能预防因经期活动量减少易出现的便秘。但凤梨不可过量食用,因其含菠萝蛋白酶,过量会刺激黏膜致口腔不适、腹痛腹泻等。月经期间宜多吃温热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经期不适。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腹产不用拆线是怎么回事呢

剖腹产不用拆线是因使用可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有特殊化学结构,像聚乙醇酸缝线、聚乳酸羟基乙酸缝线能被人体分解吸收。切口愈合过程分炎症期和增生期,可吸收缝线在其中起固定组织、保持对合作用且会被吸收。与传统拆线方式对比,可吸收缝线避免拆线痛苦和风险。这是先进技术,术后仍要关注切口愈合情况。

名医问答 2025-02-06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