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保黄牛通过低价收购医保药品后高价转卖获利,形成“回流药”产业链,每个环节均可非法牟利,最终导致医保基金损失,涉及诈骗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违法行为。
医保黄牛的收费和盈利模式存在完整的链条。所谓的“小黄牛”(如孟三金等人)会在医院、社区等地设置摊位,以回收废品、礼品卡折现等为幌子,非法收购老年人的医保药品。他们通常会低价从参保人员手中收购药品,再以每盒约市场价五成的价格转卖给“大黄牛”(如朱志丹)。这些“大黄牛”在获取药品后,加价几元,再将其转卖给外省市的药贩子,最后药品流向药店或通过网络渠道售出,层层加价以获取暴利。例如,“小黄牛”以低价从参保老人手中回收价值100元的药品后,转手加5元卖给“大黄牛”,而“大黄牛”则再加价出售,最终获利可能是原药品价值的数倍,这一环节均通过违法操作完成。
除了直接的金钱交易,“小黄牛”会通过教唆参保的老年人用医保卡虚开或超量配药,并将药品低价出售给他们,以换取少量现金或其他好处。这不仅使得医保基金蒙受损失,还加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非法流通的风险。按比例计算,药品若通过医保报销70%-90%,国家需承担大部分费用,而黄牛通过套取医保卡中的药品资源反复转售,每盒药品造成的医保基金损失可能高达70-90元。
整个链条中,犯罪团伙分工明确,呈现隐蔽性与稳定性。“小黄牛”主要负责从参保人员手中低价收集药品,而“大黄牛”以及上线药贩子通过物流方式将药品分销到全国各地,以规避监管和追查。“黄牛”团伙还会经常更换快递收寄信息,采用虚假姓名收寄包裹,增加查处的难度。
此类行为涉及多重违法行为,参与人员将面临法律制裁。以“小黄牛”孟三金等人为例,他们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因为他们策划并指使参保老年人通过虚开发票多开药品进行转售。而“大黄牛”则通常被控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具体刑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甚至可能没收非法所得。对于累犯或主犯,司法机关会依法从重处罚,而初犯如果主动退赃并认罪认罚则可能获得从轻处罚,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违法者终究要为自己触犯法律的行为买单。
上海医保打击“回流药”的行动已初见成效,多方联合执法有效遏制了医保药品非法流通的现象。参保人员需认清法律后果,不应贪图小利而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将会失去医保的合法权益并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既是法律要求,也是每位参保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