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症状从发热、皮疹到晚期腹水均具特征性,需警惕接触疫水带来的感染风险,图片可辅助识别皮肤丘疹、肝脾肿大及腹水等症状。
感染血吸虫病后症状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个阶段。急性期以发热(38-40℃)、腹痛、腹泻及肝脾肿大为典型表现,皮肤可能突发红色丘疹或荨麻疹样皮损,常见于胸背、腹部等接触疫水部位。慢性期症状隐匿却持续破坏脏器,表现为间歇性腹泻、乏力、贫血及肝脾进行性肿大,长期反复感染易诱发门静脉高压。晚期血吸虫病危害最严重,肝硬化导致腹水积聚使腹部膨隆如鼓,伴随巨脾及消化道出血风险,儿童患者可能身材矮小、智力迟缓,女性患者月经紊乱或不孕。
不同阶段的症状可通过医学图片辅助识别:急性期皮疹表现为粟粒大小淡红或红色丘疹,密集成片伴瘙痒;肝脾肿大表现为腹部超声显示肝脏回声增粗、脾脏异常增大;晚期腹水可见肚脐膨出、腹壁静脉曲张,体格检查腹部叩诊呈浊音。部分患者因虫卵沉积肺部引发咳嗽、胸痛,脑部感染则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症状,需紧急排查。
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在于远离疫水,接触可疑水源后需监测发热及皮疹。若出现慢性消化系统异常或不明原因腹水,应尽快就医检查粪便或血液中的血吸虫卵及抗体。早期吡喹酮治疗可清除成虫并降低危害,但晚期腹水或器官损伤需配合护肝及并发症管理。牢记高危地区避免游泳、捕鱼或洗衣,高危职业者定期体检,才能有效防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