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挠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伤口红肿或全身发热、恐水等症状,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野狗携带病毒风险高,即使轻微抓伤也可能引发感染,关键处理步骤是彻底冲洗伤口+全程接种疫苗,以下分点详述:
-
皮肤破损或出血:野狗爪子可能携带病毒,任何出血或破皮均需按Ⅲ级暴露处理。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后,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不可拖延。
-
伤口异常反应:若伤口周围出现麻木、蚁走感或快速红肿化脓,提示可能感染。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抗生素,并补打破伤风疫苗(尤其伤口较深时)。
-
全身症状预警:发热、头痛、恐水、怕风或咽肌痉挛是狂犬病发作征兆,一旦出现需紧急隔离治疗。但此时疫苗效果有限,故早期接种至关重要。
-
无法确认狗的健康状态:野狗无法追踪观察,无论狗是否存活,均需完成5针疫苗全程接种(0/3/7/14/28天),不可依赖“十日观察法”。
-
特殊部位受伤:头面部、颈部或手指等神经密集处被抓伤,病毒扩散更快,需加倍冲洗并优先注射免疫球蛋白。
总结:野狗挠伤后,安全起见一律视为高风险暴露。冲洗+疫苗+免疫球蛋白是黄金组合,症状未出现前接种最有效。若已延误,仍应补种疫苗,不可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