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必须立即采取规范的医疗处置措施,核心需要接种的疫苗为狂犬病疫苗,若伤口较深或存在污染风险,需联合注射破伤风疫苗。以下为关键处理步骤及疫苗选择依据:
一、伤口紧急处理(阻断病毒传播)
- 流动清水+肥皂清洗:用20%肥皂水持续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度咬伤需扩大冲洗范围至周围15cm皮肤,可清除约90%的病毒载量。
- 医用消毒剂深层杀菌:冲洗后使用碘伏、苯扎氯铵等消毒剂涂抹,开放式伤口不建议包扎以保持引流通畅。
二、疫苗注射方案(时间敏感型)
- 狂犬病疫苗(暴露后预防核心)
- 接种窗口期:首针需在24小时内注射,延迟接种将显著增加发病风险。全程5针法(第0/3/7/14/28天)或4针法(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
- 联合免疫球蛋白: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区咬伤或三级暴露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中和病毒。
- 破伤风疫苗(辅助预防)
- 适用于深部穿刺伤、被土壤污染的伤口,需根据既往接种史选择破伤风类毒素(T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 全程接种必要性:即使中途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也需完成全部剂次接种。中断接种会导致免疫失败。
- 动物观察期:如能捕获咬人犬只,可进行10日隔离观察(仅限家养犬),流浪犬直接按最高风险处置。
特别提示:既往接种过狂犬疫苗者仍需全程接种,抗体保护期通常不超过1年。任何延误就医的行为都将使狂犬病死亡率逼近100%,切勿迷信土方或仅依赖伤口外观判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