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并消毒,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加注免疫球蛋白),避免包扎伤口以利排毒。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及时规范的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切勿因伤口小而忽视。
-
紧急伤口处理
用20%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清洗。边冲边挤出血水,减少病毒残留。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避免包扎(除非大出血需缝合)。 -
医疗干预优先级
- 疫苗接种: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可选“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首日2针,7、21天各1针)。
- 免疫球蛋白:头颈、手指等部位咬伤或III级暴露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直接中和病毒。
- 破伤风预防:深伤口需接种破伤风抗毒素。
-
特殊注意事项
- 孕妇、儿童、老人被咬后需同等处理,疫苗对胎儿无影响。
- 若野狗后续死亡或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调整方案。
- 避免剧烈运动、饮酒,观察1个月内是否出现发热、恐水等症状。
-
预防行为指南
遇到野狗时静止站立、避免直视,用衣物遮挡要害;若被扑咬,用书包击打狗鼻或衣服罩头迫使松口。事后及时报警,便于追踪流浪犬只。
狂犬病潜伏期可能长达数年,但发病后无药可治。即使延迟1-2天处理伤口仍应彻底清创,并补种疫苗。文明养犬需全社会参与,遛狗拴绳、定期免疫才能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