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可能感染狂犬病、破伤风及多种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脓肿分枝杆菌等),严重时可致命。关键风险取决于伤口深度、野狗健康状况及处置及时性,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是预防感染的核心措施。
- 狂犬病: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死亡率近100%。症状包括恐水、恐风、吞咽困难等,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破伤风:伤口较深时,破伤风梭菌可能侵入,引发肌肉痉挛、呼吸困难,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细菌感染:
- 巴斯德菌:常见于狗唾液,导致伤口红肿、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
- 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罕见但顽固,需长期抗生素治疗。
- 犬咬嗜二氧化碳纤维菌:可能引发败血症或脑膜炎,需紧急抗感染治疗。
伤口处理要点:
- 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
- 避免缝合深伤口,保持开放引流。
- 出现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复诊。
总结:被野狗咬伤后不可侥幸,及时规范处置能大幅降低风险。即使轻微伤口也建议就医评估,确保接种疫苗并监测感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