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得了中暑需立即脱离潮湿闷热环境,采取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必要时药物干预,严重者需就医。
- 迅速转移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梅雨天湿度高,汗液蒸发慢,更需保持空气流通。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冰敷大血管部位(如腋下、腹股沟),避免直接吹冷风加重湿气侵袭。
- 补液防脱水: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弥补因排汗流失的水分和盐分,避免单纯大量饮水导致电解质失衡。
- 药物辅助:藿香正气水或人丹可缓解头晕恶心,但需遵医嘱;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 重症及时送医:若出现昏迷、抽搐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医院可能采取静脉补液、器官保护等综合治疗。
梅雨天中暑易被忽视,湿热环境下更需警惕。及时处理可避免病情恶化,日常注意防暑除湿,适当使用空调或除湿器调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