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热时,可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干预快速缓解,关键措施包括: 脱衣散热、温水擦浴、补充水分 ,体温超过38.5℃需遵医嘱用药 。 以下是具体方法:
-
物理降温
- 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促进散热,避免酒精擦浴(尤其儿童易中毒)。
- 冷敷退热:冰袋或退热贴敷额头、腋下,每次不超过30分钟,防止冻伤。
- 环境调节:保持通风,减少衣物或盖薄被,避免捂热加重体温升高。
-
补液防脱水
发热时水分流失快,每小时饮用200-300ml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生姜红糖葱白水(红糖20g+生姜3片+葱白两段)可辅助发汗退热。 -
药物干预
-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以上)或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间隔4-6小时用药一次,避免交替使用。
- 持续高热(>39℃)或伴有抽搐、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就医。
-
禁忌与误区
- 儿童禁用酒精擦浴、捂汗退烧;老年人避免过量发汗导致虚脱。
- 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饮食清淡易消化,逐步恢复蛋白质摄入。
提示:物理降温仅为对症处理,若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需排查感染等病因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