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肠胃炎高发,主要与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病毒滋生、饮食不当及免疫力下降有关。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四点:
-
病原体活跃感染
梅雨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如沙门氏菌)、病毒(如诺如病毒)繁殖加速,若生食未洗净的瓜果或食用隔夜/变质食物,易引发感染性胃肠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
饮食刺激与消化负担
此时节常食用的粽子(难消化)、杨梅(酸性刺激)、冷饮(黏膜损伤)等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发作。 -
环境湿闷影响免疫力
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长期处于不通风的室内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或反复腹痛。 -
食物储存与处理不当
高温下食物易腐败,冰箱冷藏的牛奶、熟食若未充分加热,可能滋生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直接食用会增加肠胃炎风险。
梅雨季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同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若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