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脑中风的治疗关键在于快速降温、恢复脑血流、控制并发症,并配合长期康复。 夏季高温易诱发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即“热中风”),患者需立即就医,通过物理降温、溶栓治疗、血压管理等措施挽救脑细胞,同时需警惕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风险。
-
紧急处理:降温与急救
高温环境下,患者需迅速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冰袋冷敷头部、颈部以降低体温。若出现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中风征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喂药或饮水,防止窒息。 -
医疗干预:恢复脑血流
- 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rt-PA)溶解血栓,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 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缬沙坦),避免血压波动加重脑损伤。
- 改善脑循环:丹参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等可辅助增加脑部供血,保护神经功能。
-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预防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严重脑水肿时需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或置入支架。 -
康复与长期管理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针灸等中医理疗。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避免高温暴晒,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蔬菜、全谷物),并坚持适度运动。
提示: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及“三高”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以内。若出现频繁头晕、短暂性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