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慢性肾炎,但长期或极端高温环境可能通过脱水、电解质失衡、肾血流量减少等机制加重已有肾脏疾病,甚至诱发急性肾损伤,进而增加慢性肾病风险。
-
高温对肾脏的直接影响
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脱水,使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影响肾脏过滤功能。长期脱水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如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进一步损害肾小管功能。极端情况下,高温还可能诱发横纹肌溶解,释放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
加重已有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患者肾脏代偿能力较弱,高温会加剧肾缺血和炎症反应,加速肾功能恶化。研究显示,高温环境下,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速度可能更快,蛋白尿和血尿症状也可能加重。 -
高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高温易引发尿路感染和肾结石。出汗多、排尿少会使尿液浓缩,矿物质沉积形成结石;高温环境滋生细菌,增加尿路感染风险,反复感染可能上行至肾脏,造成慢性损伤。 -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及长期户外工作者更易受高温影响。这类人群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及时补水,监测尿液颜色和尿量变化(如茶色尿、少尿需警惕)。
总结:预防胜于治疗。高温季节应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已有肾病者需严格控温。若出现持续乏力、水肿或排尿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