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布鲁氏菌病,但低温环境可能延长布鲁氏菌的存活时间,间接增加接触感染风险。 布鲁氏菌病的核心传播途径是接触病畜、食用未煮熟的肉奶或吸入污染气溶胶,与气温变化无直接关联。
-
布鲁氏菌的生存特性
布鲁氏菌在干燥、低温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强,例如在病畜脏器中可存活4个月,低温可能延缓其自然灭活速度。但病菌需通过特定途径(如皮肤伤口、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体才会致病,单纯降温并非感染诱因。 -
高发季节的误解
3-8月是布病高发期,主要与牲畜产羔、挤奶等生产活动频繁有关,而非低温导致。冬季食用涮肉或未煮沸的鲜奶时,若未充分加热,反而可能因饮食习惯增加感染风险。 -
关键防护措施
- 避免接触源:处理牛羊流产物或生肉时戴手套,生熟厨具分开使用。
- 饮食安全:牛羊肉需彻底煮熟(100℃持续加热),鲜奶煮沸3分钟以上。
- 环境消毒:养殖场所定期用漂白粉消毒,通风减少气溶胶积聚。
总结:预防布鲁氏菌病需聚焦传播途径,而非气温变化。无论季节,做好个人防护和饮食卫生才是关键。若出现持续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且有牲畜接触史,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