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确实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高湿度、低气压、血液黏稠度上升是三大诱因,可能引发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以下关键点需警惕:
- 湿度与气压的双重压迫:梅雨季空气含氧量降低,心脏需加速供血,易诱发心律失常。低气压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 血液黏稠度升高:闷热环境下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尤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威胁极大。
- 情绪与温差的影响:潮湿闷热易引发烦躁或抑郁,情绪激动可能直接导致血压骤升。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血管痉挛,增加斑块破裂风险。
防护建议:
-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定时监测血压,避免擅自调整药物。
- 饮食清淡,多补水,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开高温高湿时段。
- 若出现持续胸闷、胸痛,应立即就医,切勿归因于“天气不适”。
梅雨季虽难熬,但科学应对可大幅降低风险。尤其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主动调节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