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皮肤灼热时,立即降温、保护创面、避免感染是关键。迅速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切勿使用冰块或偏方(如牙膏、酱油)以免加重损伤。若出现水泡或皮肤发白,需及时就医。
-
紧急处理步骤
立即远离热源,用15-25℃流动冷水持续冲洗伤处15分钟以上,水流压力不宜过大。若衣物粘连皮肤,用剪刀剪开周围布料,避免强行撕扯。冲洗后覆盖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减少摩擦和感染风险。 -
科学降温与护理
避免使用冰敷或冰水,可选择浸泡冷水中10-30分钟(大面积灼伤慎用)。轻度灼伤可涂抹含芦荟或磺胺嘧啶银成分的药膏,保持伤口干燥。若疼痛持续,可口服布洛芬等镇痛药物(需遵医嘱)。 -
常见误区与禁忌
切勿挑破水泡,天然水泡皮能保护创面;禁用有色药物(如紫药水)掩盖伤口真实情况。化学灼伤需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根据酸碱性质使用中和剂(如弱醋酸或碳酸氢钠溶液)。 -
预防与日常防护
高温天气避免皮肤直接暴晒,穿戴宽松透气衣物,使用防晒霜(SPF15以上)。户外活动时定时补水,避免酒精和高糖饮料。厨房操作时佩戴隔热手套,儿童远离热源区域。
夏季高温易引发皮肤灼伤,正确处理能显著减轻伤害。若灼伤面积超过手掌、伤及敏感部位或伴随意识模糊,务必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防暑降温,备齐急救用品,安全度过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