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体温升高是身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关键应对措施包括:准确测量体温、科学使用退烧药、及时补水和物理降温,严重时需立即就医。
-
测量体温
使用体温计确认发热程度,腋温超过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需干预。电子体温计更安全,水银体温计需谨慎使用。 -
合理用药
成人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重复用药或超量服用,服药后30分钟起效,若持续高热需就医排查病因。 -
补液与休息
发烧加速水分流失,每小时饮用200-300ml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咖啡因饮料,同时保持安静环境,减少能量消耗。 -
物理降温
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冰袋需包裹毛巾避免冻伤,降温幅度每小时不超过1℃为宜。 -
识别危险信号
持续高热(>39℃超过3天)、抽搐、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需紧急送医。孕妇、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即使低热也应尽早就诊。
注意:退烧仅缓解症状,病因治疗才是关键。若自行处理无效或反复发热,务必携带用药记录前往医院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