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高温引发的最危险中暑类型,必须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送医急救。关键处理步骤包括:脱离高温环境、快速物理降温(冷水浸泡/擦拭)、避免喂水防窒息、抽搐时保护患者安全,同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若体温超过40℃或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需争分夺秒抢救,否则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热射病的核心降温方法是物理干预。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后,优先选择冷水浸泡(如浴缸)或淋浴,其次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区域。若条件有限,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冷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降温过程中需持续监测体温,目标是在1小时内将核心温度降至38.5℃以下。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退烧药,前者可能刺激皮肤,后者对热射病无效。
患者意识不清时,急救措施需谨慎。若发生呕吐,立即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位防止误吸;抽搐时不可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硬物到口腔,应清除周围危险物品。仅对清醒患者少量补充含盐凉水,昏迷者禁止喂水。降温与急救需同步进行,如患者无呼吸心跳,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预防热射病比急救更重要。高温天气避免10:00-16:00户外活动,外出时戴遮阳帽、穿宽松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500-1000ml,观察尿液颜色(淡黄为佳)。长期未热适应人群(如空调房工作者)需逐步增加户外暴露时间,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
热射病致死率高达60%,但及时正确处置可大幅降低风险。夏季务必警惕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一旦怀疑热射病,立即启动降温流程并呼叫急救。普通中暑与热射病仅一线之隔,切勿因症状轻微而延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