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冻伤需警惕“隐形低温伤害”,核心处理原则是快速复温、避免二次损伤。江南地区因湿度高且缺乏暖气,冻伤风险甚至高于北方,38℃~40℃温水浸泡是最有效的复温方式,切忌烤火、雪搓或高温烫伤。
-
湿冷环境更易冻伤
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0倍,湿度加速热量流失,长江流域冬季无暖气,皮肤长期湿冷易生冻疮。冻伤初期表现为皮肤发白、麻木,严重时青紫、水疱甚至坏死。 -
急救三步法
- 脱离环境:转移至20℃~25℃温暖场所,脱去湿冷衣物;
- 科学复温:冻伤部位浸入38℃~40℃温水30分钟,耳鼻等部位用温水湿敷;
- 后续护理:复温后涂抹冻疮膏,避免摩擦或压迫,若疼痛加剧或肤色异常需就医。
- 常见误区
- 饮酒御寒:酒精加速散热,反而导致失温;
- 错误复温:火烤、雪搓或高温水会加重组织损伤;
- 忽视防护:手套、口罩等防湿防寒装备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需格外警惕感染风险。
总结:冻伤后复温是关键,日常需加强保暖、保持干燥,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严重冻伤症状,应立即就医烧伤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