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热衰竭需警惕! 高温高湿环境下,即使没有阳光直射,人体仍可能因散热受阻而出现头晕、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时会发展为热射病。关键处理原则是快速降温、补液、休息,必要时立即就医。
阴雨天湿度高,汗液难以蒸发,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引发热衰竭。以下是具体应对措施:
-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扇风辅助散热。避免继续活动加重身体负担。 -
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
选择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小口多次饮用。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糖饮品,以免加重脱水。 -
物理降温
用冷水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降低体表温度。若出现寒战需暂停降温。 -
监测症状变化
若出现呕吐、意识模糊、体温超过40℃等热射病征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昏迷患者需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 -
预防措施
阴雨天仍需注意防暑,穿透气衣物,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格外关注,室内保持通风或使用除湿设备。
高温高湿天气中,热衰竭可能悄然而至。及时识别症状并科学处理,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日常做好防护,才能安全度过闷热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