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中暑衰竭需警惕高湿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失衡,关键处理步骤包括迅速脱离潮湿闷热环境、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及及时就医。 高温高湿天气会抑制汗液蒸发,导致人体散热困难,即使没有阳光直射也可能引发中暑,严重时可发展为热衰竭甚至器官衰竭。
-
识别症状与风险环境
阴雨天中暑初期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四肢无力,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或意识模糊。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及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因湿度超过60%时汗液难以蒸发,体温易骤升。 -
紧急处理四步法
- 脱离环境:立即转移至空调房或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 快速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避免直接用冰接触皮肤。
- 补电解质: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单纯补水导致低钠血症。
- 监测状态:若10分钟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呕吐、抽搐,立即送医。
-
预防措施
- 雨天外出携带便携风扇或透气防晒服,避免长时间滞留密闭空间。
- 饮食选择西瓜、绿豆汤等利湿食物,避免高糖饮料加重脱水。
- 老年人及体弱者室内需开空调除湿,温度设定26℃左右为宜。
阴雨天中暑易被忽视,但危害不亚于高温中暑。及时干预可避免热射病等致命风险,日常需结合环境湿度调整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