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梅雨季节会显著增加心血管负担,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构成威胁。 高温高湿、气压骤降、血液黏稠度上升是三大核心诱因,可能引发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以下从机制、高危人群和应对策略展开分析:
-
气候因素直接加重心脏负荷
梅雨季湿度超80%、气压偏低,导致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心脏需加速泵血维持供氧,易引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失常。闷热环境促使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后黏稠度激增,血栓风险上升。 -
特定人群风险倍增
- 慢性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易致斑块破裂;
- 隐匿性冠心病群体:亚健康人群可能因忽视胸闷症状延误救治;
- 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更易因脱水诱发心衰。
-
科学应对降低发病风险
- 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饮水,避免血液黏稠(每日至少1.5L);
- 环境调控:空调除湿模式保持湿度60%以下,避免骤冷刺激血管;
- 症状预警:突发恶心、肩背放射痛或持续胸闷超过15分钟,立即就医。
梅雨季护心需“防大于治”,规律监测血压、避免晨间剧烈运动、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是三大保命法则。特殊天气更需关注身体信号,切莫将不适简单归因于“天气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