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不仅会导致中暑,还可能引发昏迷等严重后果。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汗液蒸发受阻,热量积聚易引发体温调节失衡,尤其是老人、户外工作者等群体风险更高。以下从机制、症状到防护全面解析:
-
高温高湿双重威胁
梅雨季湿度常超70%,汗液难以蒸发,散热效率骤降。当气温超过32℃且湿度持续高位时,体感温度可达40℃以上,中暑风险飙升。此时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可能直接损伤中枢神经,引发昏迷。 -
三类症状需警惕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轻症中暑伴随呕吐、皮肤灼热;重症中暑(如热射病)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体温超40℃。若未在30分钟内降温,可能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
急救与预防关键措施
发现中暑昏迷者需立即移至阴凉处,用冰敷颈部、腋下,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预防上应避免正午外出,选择透气衣物,定时饮水(每小时500ml),饮食增加西瓜、苦瓜等清热食材。
梅雨季防暑需主动调节环境湿度,合理使用空调除湿,重点关注体质较弱人群。出现持续头晕或高热时,务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