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预防肌肉痉挛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电解质、科学降温及合理调整活动强度。高温下大量出汗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引发肌肉强直性痉挛,常见于腓肠肌和腹部。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热衰竭甚至热射病,但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
- 补水补盐同步进行:避免单纯大量饮水,应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运动前后称体重,每减轻1公斤需补充1.5升含盐液体。
- 穿戴与活动优化:选择浅色、宽松的棉麻衣物,佩戴宽檐帽和防晒霜。户外活动避开11:00-15:00高温时段,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
- 饮食与降温管理:多吃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运动后可用湿毛巾擦拭降温。
- 适应性训练与监测:长期高温作业者需逐步增加耐热训练,警惕早期症状如头晕、多汗。若出现痉挛,立即停止活动并缓慢拉伸肌肉,必要时就医。
提示: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发生热痉挛,需额外关注补水与休息。随身携带电解质粉剂可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但持续痉挛超过1小时需紧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