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严重脱水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具体表现为口渴加剧、皮肤弹性下降、意识模糊及电解质失衡。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热射病、肾衰竭等致命并发症,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更高。
-
生理机制崩溃
高温下大量出汗使水分和电解质(钠、钾)同步流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水分从细胞内转移至血管外,导致脑细胞脱水引发嗜睡或抽搐,肌肉因缺钠出现痉挛,严重时心脏节律紊乱。 -
症状分级警示
轻度脱水(体重流失1-2%)仅表现为口干、尿色加深;中度(3-5%)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回弹变慢;重度(超5%)则伴随血压骤降、无尿、昏迷,需紧急静脉补液。 -
高危人群差异
儿童体液占比高且表达力弱,易因腹泻或高烧快速脱水;老年人渴感迟钝且代谢差,更易引发“无症状脱水”,往往发现时已进入中度阶段。 -
急救与预防策略
发现症状后立即移至阴凉处,饮用含盐(每500ml水+1.5g盐)或电解质的液体。预防需每小时补充200-300ml水,避免正午外出,穿浅色透气衣物。
夏季饮水需平衡“量”与“质”,单纯猛灌白开水可能稀释血钠浓度,加重低渗性脱水风险。随身携带口服补液盐、观察尿液颜色(淡黄为佳),才是科学应对高温脱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