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发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大量出汗等先兆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高热(超过40℃)、意识模糊、抽搐甚至多器官衰竭。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热疹、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危险的类型,致死率高。
- 先兆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低于38℃),伴随头晕、乏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及时转移到阴凉处并补充电解质水可缓解。
- 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皮肤灼热或湿冷,面色潮红或苍白,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需立即降温并就医。
- 重症中暑
- 热痉挛:肌肉剧痛(如小腿抽筋),体温通常正常,因电解质失衡引发。
- 热衰竭:大量出汗后血压骤降、呼吸急促、晕厥,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 热射病:核心体温超40℃,皮肤干热无汗、昏迷、器官衰竭,需紧急抢救。
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预防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暴露、及时补水、穿戴透气衣物,出现症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