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预防疾病的核心在于科学补水、合理作息、饮食调节及特殊人群防护。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保持清淡饮食是三大关键措施,同时需重点关注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
科学补水与电解质平衡:高温下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建议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过量冷饮。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水分,可搭配含钾、钠的饮品如绿豆汤。
-
避开高温时段与防晒措施:10:00-16:00紫外线最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穿戴透气衣物,使用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30+防晒霜,预防热射病和皮肤灼伤。
-
饮食清淡与卫生管理:多吃新鲜蔬果,减少油腻辛辣食物。冰箱取出的食物需放置至常温再食用,隔夜饭菜尤其是乳制品需谨慎处理,避免肠胃炎。
-
特殊人群重点防护:老年人需监测血压,避免突然温差变化;儿童需勤换衣物防痱子;户外工作者应分时段作业,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
环境调节与应急处理: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发现中暑症状(头晕、恶心)时,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严重时及时就医。
提示:高温天气持续时,建议家庭备齐防暑药箱,并定期检查老人和儿童的健康状态,通过科学防护有效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