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脱水后,科学补水需少量多次、兼顾电解质,避免含糖饮料,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若出现头晕、尿液深黄等脱水症状,需立即补充水分并调整饮水策略。以下是具体方法:
-
少量多次饮水
每次饮用150-200ml温水,间隔10-15分钟,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高温作业或运动时,每小时可补充300ml,但单次不超过800ml。 -
观察身体信号
口渴并非可靠指标,需结合尿液颜色判断:淡黄色为正常,深黄色或褐色提示严重缺水。排尿次数减少也需警惕脱水。 -
补充电解质
大量出汗后选择含0.1%-0.2%盐分的饮品,或通过香蕉、菠菜等食物补钾,运动饮料需注意糖分。腹泻或呕吐时可口服补液盐。 -
饮食辅助补水
增加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摄入,搭配绿豆汤、酸梅汤等传统消暑饮品,避免依赖冰镇饮料刺激肠胃。 -
特殊场景处理
中暑或昏厥时,立即移至阴凉处并喂服电解质水,意识不清需就医静脉补液。长期户外工作者可参考气温与劳动强度调整每日饮水量(如重度作业每日需10-12升)。
高温补水需个性化调整,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警惕脱水风险。养成定时饮水习惯,远离含糖饮料,才能安全度过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