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调理,通过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阴补肾等核心治法,结合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杞菊地黄丸等经典方药,针对肝阳上亢、痰浊阻络、阴虚阳亢等不同证型精准施治,达到标本兼顾的降压效果。
-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易怒烦躁,舌红苔黄。治法以平肝潜阳为主,常用天麻钩藤饮(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等)或羚角钩藤汤,辅以菊花、夏枯草清肝泻火。 -
痰浊阻络型
多见于体型肥胖者,症状包括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舌苔白腻。需化痰降浊、健脾祛湿,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茯苓等)或合温胆汤加减,搭配陈皮、薏苡仁增强化痰效果。 -
阴虚阳亢型
常见于老年人,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需滋阴潜阳,常用杞菊地黄丸或镇肝熄风汤(含牛膝、龙骨、牡蛎),辅以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 -
阴阳两虚型
病程较长者多见,表现为畏寒肢冷、气短盗汗、舌淡少苔。需阴阳双补,方用二至丸合熟地、肉苁蓉等,或根据症状加减龟鹿二仙胶。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需结合体质辨证,日常需低盐饮食、调节情绪,严重者务必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配伍。